本科生

首页 >> 首页栏目-教务公告 >> 本科生 >> 正文

【竞赛】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关于启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主赛道院内选拔赛的通知

作者:材料学院     审核:材料学院    日期:2025年05月14日 08:49   点击数:  


学院全体师生:

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启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的通知》及《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关于启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院内选拔赛的通知》,按照工作要求,现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主赛道材料学院选拔赛通知如下:

一、参赛项目类别及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6)“低空经济”项目:聚焦无人机物流、低空交通服务、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空中应用等场景,结合飞行器研发、空域管理技术或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低空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生态构建,符合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导向的项目;

(7)“生物技术”项目:聚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推动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农业育种、生态环保等场景的创新应用,符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及生命科学产业化发展要求的项目;

(8)“量子科技”项目: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方向,推动量子技术与信息安全、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协同,符合“量子科技”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9)“新能源”项目: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储能技术优化及能源互联网建设,支持高效清洁能源转化、智能电网升级与低碳能源系统研发,符合“双碳”目标及能源革命战略方向的项目;

(10)“新材料”项目:聚焦新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研发,推动绿色制备工艺、材料基因工程与高端装备应用,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具备技术突破性或产业化潜力的创新项目。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三、大赛总体安排

1.整体赛程安排:2025年6月5日前,完成院级初赛;2025年6月20日前,完成校级决赛;2025年7月-9月,开展训练营、择优选拔项目参加省赛与国赛。

2.院内选拔赛安排:各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微信公众号可进行赛事咨询。参赛学生下载并填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主赛道报名表》(附件1)及《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级决赛推荐名单汇总表》(附件2),于5月27日12:00前发送至350912626@qq.com。

3.院级获奖比例:各学院(单位)以在官网报名数量的5%(不满1组按1组计算)推荐院级获奖名单。在学院推荐名单中设置院级金奖、银奖、铜奖,金奖、银奖、铜奖获奖比例为1:2:3。院级金奖、银奖直接晋级校级决赛。

四、指导教师团队奖励

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省级金奖及以上的教师团队,按照《人才培养工作任务绩效核算指导办法(试行)》(西交校人[2021]40号)给予奖励。根据《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申报条件(试行)》办法,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大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并获得银奖及以上1次可作为申报教授岗位时学术业绩必备条件之一。

指导学生进入省级复赛的指导教师(排序第一),可牵头申报省级教改项目(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申报名额单列,同时该获奖项目亦可作为教改结题的重要成果。获国家级银奖及以上的指导教师(排序第一),可牵头申报省级重点教改项目;获得国赛铜奖及以上的指导教师,可牵头申报相应等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申报名额单列。

五、赛事咨询

(一)材料学院主赛道交流群:QQ-608076686,请各项目组成员加入该群(申请入群时统一改为:姓名+项目名称)。

(二)竞赛工作联系人:老师 028-6636262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5年5月14日

 

【竞赛】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关于启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主赛道院内选拔赛的通知

2025年05月14日 08:49 0次浏览


学院全体师生:

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启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的通知》及《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关于启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院内选拔赛的通知》,按照工作要求,现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主赛道材料学院选拔赛通知如下:

一、参赛项目类别及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6)“低空经济”项目:聚焦无人机物流、低空交通服务、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空中应用等场景,结合飞行器研发、空域管理技术或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低空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生态构建,符合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导向的项目;

(7)“生物技术”项目:聚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推动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农业育种、生态环保等场景的创新应用,符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及生命科学产业化发展要求的项目;

(8)“量子科技”项目: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方向,推动量子技术与信息安全、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协同,符合“量子科技”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9)“新能源”项目: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储能技术优化及能源互联网建设,支持高效清洁能源转化、智能电网升级与低碳能源系统研发,符合“双碳”目标及能源革命战略方向的项目;

(10)“新材料”项目:聚焦新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研发,推动绿色制备工艺、材料基因工程与高端装备应用,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具备技术突破性或产业化潜力的创新项目。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三、大赛总体安排

1.整体赛程安排:2025年6月5日前,完成院级初赛;2025年6月20日前,完成校级决赛;2025年7月-9月,开展训练营、择优选拔项目参加省赛与国赛。

2.院内选拔赛安排:各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微信公众号可进行赛事咨询。参赛学生下载并填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主赛道报名表》(附件1)及《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级决赛推荐名单汇总表》(附件2),于5月27日12:00前发送至350912626@qq.com。

3.院级获奖比例:各学院(单位)以在官网报名数量的5%(不满1组按1组计算)推荐院级获奖名单。在学院推荐名单中设置院级金奖、银奖、铜奖,金奖、银奖、铜奖获奖比例为1:2:3。院级金奖、银奖直接晋级校级决赛。

四、指导教师团队奖励

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省级金奖及以上的教师团队,按照《人才培养工作任务绩效核算指导办法(试行)》(西交校人[2021]40号)给予奖励。根据《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申报条件(试行)》办法,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大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并获得银奖及以上1次可作为申报教授岗位时学术业绩必备条件之一。

指导学生进入省级复赛的指导教师(排序第一),可牵头申报省级教改项目(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申报名额单列,同时该获奖项目亦可作为教改结题的重要成果。获国家级银奖及以上的指导教师(排序第一),可牵头申报省级重点教改项目;获得国赛铜奖及以上的指导教师,可牵头申报相应等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申报名额单列。

五、赛事咨询

(一)材料学院主赛道交流群:QQ-608076686,请各项目组成员加入该群(申请入群时统一改为:姓名+项目名称)。

(二)竞赛工作联系人:老师 028-6636262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