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意盎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国际文化交流意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24级结合班级考核项目“PADP(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Program)”,于学院报告厅3310成功举办“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班会。活动以清明节文化为纽带,通过英语叙事、跨学科研讨等形式,展现新时代博士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
文化为基,语言为桥:讲好中国故事的多元探索
班会以“清明寄思”为切入点,围绕清明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展开。活动分为三大板块:
主题演讲:6名博士生代表用英语讲述清明节习俗、家族记忆与文化传承,结合个人科研背景,探讨传统节气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例如,博士生李明以“清明与材料科学中的可持续理念”为题,将扫墓习俗中“慎终追远”的精神与环保材料研发理念相结合,引发共鸣。

创新实践,跨域融合:凸显博士生多维素养
活动充分体现博士生的跨学科思维与国际视野。PADP项目指导老师张教授指出:“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挑战,更是学术叙事与价值表达的融合。此次活动将专业考核与人文教育结合,为博士生未来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奠定基础。” 现场还特邀外国语学院专家进行点评,从语言准确性、文化深度及传播效果三方面给予指导。

数字赋能,技术增色:科技与传统共鸣
班会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互动性:通过AI语音识别系统实时评估学生英语表达的流畅度,并生成改进建议;利用班级公众号开设“清明故事全球征集”专栏,收到来自美国、新加坡等国际合作者的投稿,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活动结束后,班级整理优秀演讲内容制成双语文化手册,计划赠予国际交流院校,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寄语未来:传承中创新,交流中共进
班主任王老师在总结中强调:“清明是缅怀与传承的节日,博士生作为科技与文化传播的‘双肩挑’人才,更需以创新姿态诠释传统、用世界语言传递中国声音。” 本次活动不仅为PADP项目考核提交了高质量答卷,更强化了班级凝聚力与文化使命感。未来,博士24级将继续探索学科交叉与国际传播的新路径,让世界听见中国故事的科学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