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劳动者的一天】扎根科研和育人一线的活力教授——杨维清

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审核:章春军 熊苏雅 王誉静    日期:2022年04月28日 21:39   点击数:  

杨维清,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入职8年以来,他始终甘之如饴地扎在科研第一线,永远精神饱满,永远精力充沛,永远勇往直前,有时甚至让年轻有活力的学生都感到望尘莫及。杨维清要求自己,作为同学们的科研引路人,不能像放羊一样,拿着鞭子在后面驱赶学生,而应该像火车头一样,自己先风风火火地跑起来,还跑得飞快,来不断引领、影响、带动和激励学生,让同学们主动地跑起来。

下面我们以杨维清教授2022419日这普通的一天为例,看看杨教授如何带领学生们一起转科研,在日常点滴中实现科研育人。

清晨6:00,杨维清就起床了。不管前一天加班到凌晨几点,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365天每天如此。他在晨跑几公里后,来到学校,电量满格地开启一天的工作。

早上7:30,杨维清坐在了办公桌前。他习惯在无人打扰的安静清晨专注地精读一个半小时左右的书籍文献,为自己充电。杨维清读书有一套秘诀,不动笔墨不读书,每本书上都有他用铅笔细细勾画批注的痕迹,很多书都被翻阅过不止六七遍,甚至都被翻烂了。正是这种对学习异于常人的自律和热爱,让他一直能活力满满的奋斗在科研第一线。

上午9:00,学生们陆续来到实验室。杨维清教授也在结束精读后,踱步到实验室去看学生,到实验室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科研情况。在实验室,他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鼓励和夸奖,今天做的不错,很棒哦!加油继续干!爽朗的笑声响彻整个实验室,将乐观传递给每一个学生。遇到科研上有难题的学生,他和声细语地对他们说:科研就是要经历低谷期,哭过一场就过去了,想哭就哭吧!老师会永远陪着你的,站在背后和你一起渡过难关。杨维清希望做个伯乐,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温暖学生的心灵,赋予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成为他们科研的引路人。

10:30,杨维清开始了编撰书籍的修改工作。这是一本纳米材料与技术相关的专业书,前段时间已交付初稿,现在进行修改及核对。这项工作结束后,他再一一处理回复青年老师给他发来的项目相关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有条不紊的规划。

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到了12点午饭时间。即便是就餐时间,他的工作也并未停止。他和同学们一起到食堂吃饭,围绕着一个科研观点,滔滔不绝地冒出好几个新的idea。他的工作完全是争分夺秒的,连交流的声音和语调都比别人要略高几分,饱含热情。

午饭过后,杨维清在办公室短暂休息,紧接着就继续扎进繁忙的科研工作中。14:00,有项目的合作方打来电话,商讨项目合作及规划下一步工作进度安排。商谈刚一结束,立马有学生敲门进来请求购置实验药品及书籍,接着又有同学带着开题报告来修改……敲门声不断响起,一个接一个的同学前来找杨老师进行相关事宜的汇报和商讨,办公室的门似乎就从未关上过,杨老师对同学们的耐心、对科研的认真也感染着每位同学。

16:00,杨维清终于喝了杯水休息一下。刚放下水杯,就又有学生过来修改论文。大家一起坐在电脑前,一字一句,反复斟酌,对论文进行从头到尾的批注修改。看到学生似懂非懂,杨维清立马在纸上画下示意图,详细阐述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等,直至对方恍然大悟,他才舒心一笑,拍手道:“Perfect”!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杨维清很尊重、珍惜学生的每一个想法,他总是循循善诱,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相长,乐此不疲。

周二是课题组固定的组会时间。19:00,全组所有人准时到会。杨维清认真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从同学们的报告中进行学习,完全没有一点大教授的架子。在学术上,杨维清和学生的交流永远是平等的。同时,大组会也是他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重要场合。他鼓励同学们要有朝气和冲劲:你哪怕张牙舞爪一点也好,我希望学生,特别是你们年轻的学生,不要唯唯诺诺;哎,但也不急,慢慢来嘛!他说到唯唯诺诺这个词时,他语气加重,眉头紧皱,传达着恨铁不成钢之感;而后眉头又舒展开来,继续进行科研指导,和学生们谈笑风生。

22:00,杨维清终于回到家了。为了保障健康的体魄,他又开启了五公里的跑步,酣畅淋漓地流一场汗,绷紧的弦舒张了不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经常给学生强调锻炼的重要性,督促学生锻炼身体,特别支持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隔段时间便会组织课题组一起举办个小型运动比赛来放松心情,让大家以更饱满的情绪和更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迎接科研挑战。

洗漱过后已经是23点,但杨维清还会继续修改学生的论文,啃那些论文中的硬骨头——他不希望因自己的时间问题而影响学生的科研进度。第二天清晨六点,他又会准时醒来,充满力量与激情……

这是杨维清教授扎根科研和育人一线的普通一天,是真实反映他对科研饱含热爱的一天,更是对学生充满关怀的一天。建组8年来,他就像不停歇的陀螺,日日如此。唯一的改变是,他曾经满头的黑发,变得两鬓斑白,活力矫健的身姿,变得略显沧桑。

科研之路的前期,杨维清一直在科研,把曾经迷茫的时间回来,把耗在别处的时间回来,把藏心中的科研梦过来。加入西南交大后,杨维清带上了更多人一块科研。夜以继日的奋斗下,杨维清实验室从初具规模到日益壮大,现在实验室科研队伍将近50人,实力也越发强大。在满途荆棘的科研之路上,杨维清凭着他的热忱与大无畏精神,八年来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科研育人理念,科研育人硕果累累。过去八年,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一共发表了120余篇高质量论文,博士研究生张磊和靳龙分别获得2017年度及2019年度西南交通大学竢实扬华奖章,累计29人次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唐立新奖学金5人获扬华新秀奖学金4位同学硕士学位论文获评校优秀学位论文,获京博科技奖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

许多人问,杨维清团队的科研活力从何而来?答案就在杨维清教授本人扎根科研和育人一线的每一天里。


 

【劳动者的一天】扎根科研和育人一线的活力教授——杨维清

2022年04月28日 21:39 1423次浏览

杨维清,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入职8年以来,他始终甘之如饴地扎在科研第一线,永远精神饱满,永远精力充沛,永远勇往直前,有时甚至让年轻有活力的学生都感到望尘莫及。杨维清要求自己,作为同学们的科研引路人,不能像放羊一样,拿着鞭子在后面驱赶学生,而应该像火车头一样,自己先风风火火地跑起来,还跑得飞快,来不断引领、影响、带动和激励学生,让同学们主动地跑起来。

下面我们以杨维清教授2022419日这普通的一天为例,看看杨教授如何带领学生们一起转科研,在日常点滴中实现科研育人。

清晨6:00,杨维清就起床了。不管前一天加班到凌晨几点,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365天每天如此。他在晨跑几公里后,来到学校,电量满格地开启一天的工作。

早上7:30,杨维清坐在了办公桌前。他习惯在无人打扰的安静清晨专注地精读一个半小时左右的书籍文献,为自己充电。杨维清读书有一套秘诀,不动笔墨不读书,每本书上都有他用铅笔细细勾画批注的痕迹,很多书都被翻阅过不止六七遍,甚至都被翻烂了。正是这种对学习异于常人的自律和热爱,让他一直能活力满满的奋斗在科研第一线。

上午9:00,学生们陆续来到实验室。杨维清教授也在结束精读后,踱步到实验室去看学生,到实验室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科研情况。在实验室,他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鼓励和夸奖,今天做的不错,很棒哦!加油继续干!爽朗的笑声响彻整个实验室,将乐观传递给每一个学生。遇到科研上有难题的学生,他和声细语地对他们说:科研就是要经历低谷期,哭过一场就过去了,想哭就哭吧!老师会永远陪着你的,站在背后和你一起渡过难关。杨维清希望做个伯乐,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温暖学生的心灵,赋予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成为他们科研的引路人。

10:30,杨维清开始了编撰书籍的修改工作。这是一本纳米材料与技术相关的专业书,前段时间已交付初稿,现在进行修改及核对。这项工作结束后,他再一一处理回复青年老师给他发来的项目相关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有条不紊的规划。

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到了12点午饭时间。即便是就餐时间,他的工作也并未停止。他和同学们一起到食堂吃饭,围绕着一个科研观点,滔滔不绝地冒出好几个新的idea。他的工作完全是争分夺秒的,连交流的声音和语调都比别人要略高几分,饱含热情。

午饭过后,杨维清在办公室短暂休息,紧接着就继续扎进繁忙的科研工作中。14:00,有项目的合作方打来电话,商讨项目合作及规划下一步工作进度安排。商谈刚一结束,立马有学生敲门进来请求购置实验药品及书籍,接着又有同学带着开题报告来修改……敲门声不断响起,一个接一个的同学前来找杨老师进行相关事宜的汇报和商讨,办公室的门似乎就从未关上过,杨老师对同学们的耐心、对科研的认真也感染着每位同学。

16:00,杨维清终于喝了杯水休息一下。刚放下水杯,就又有学生过来修改论文。大家一起坐在电脑前,一字一句,反复斟酌,对论文进行从头到尾的批注修改。看到学生似懂非懂,杨维清立马在纸上画下示意图,详细阐述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等,直至对方恍然大悟,他才舒心一笑,拍手道:“Perfect”!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杨维清很尊重、珍惜学生的每一个想法,他总是循循善诱,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相长,乐此不疲。

周二是课题组固定的组会时间。19:00,全组所有人准时到会。杨维清认真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从同学们的报告中进行学习,完全没有一点大教授的架子。在学术上,杨维清和学生的交流永远是平等的。同时,大组会也是他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重要场合。他鼓励同学们要有朝气和冲劲:你哪怕张牙舞爪一点也好,我希望学生,特别是你们年轻的学生,不要唯唯诺诺;哎,但也不急,慢慢来嘛!他说到唯唯诺诺这个词时,他语气加重,眉头紧皱,传达着恨铁不成钢之感;而后眉头又舒展开来,继续进行科研指导,和学生们谈笑风生。

22:00,杨维清终于回到家了。为了保障健康的体魄,他又开启了五公里的跑步,酣畅淋漓地流一场汗,绷紧的弦舒张了不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经常给学生强调锻炼的重要性,督促学生锻炼身体,特别支持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隔段时间便会组织课题组一起举办个小型运动比赛来放松心情,让大家以更饱满的情绪和更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迎接科研挑战。

洗漱过后已经是23点,但杨维清还会继续修改学生的论文,啃那些论文中的硬骨头——他不希望因自己的时间问题而影响学生的科研进度。第二天清晨六点,他又会准时醒来,充满力量与激情……

这是杨维清教授扎根科研和育人一线的普通一天,是真实反映他对科研饱含热爱的一天,更是对学生充满关怀的一天。建组8年来,他就像不停歇的陀螺,日日如此。唯一的改变是,他曾经满头的黑发,变得两鬓斑白,活力矫健的身姿,变得略显沧桑。

科研之路的前期,杨维清一直在科研,把曾经迷茫的时间回来,把耗在别处的时间回来,把藏心中的科研梦过来。加入西南交大后,杨维清带上了更多人一块科研。夜以继日的奋斗下,杨维清实验室从初具规模到日益壮大,现在实验室科研队伍将近50人,实力也越发强大。在满途荆棘的科研之路上,杨维清凭着他的热忱与大无畏精神,八年来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科研育人理念,科研育人硕果累累。过去八年,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一共发表了120余篇高质量论文,博士研究生张磊和靳龙分别获得2017年度及2019年度西南交通大学竢实扬华奖章,累计29人次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唐立新奖学金5人获扬华新秀奖学金4位同学硕士学位论文获评校优秀学位论文,获京博科技奖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

许多人问,杨维清团队的科研活力从何而来?答案就在杨维清教授本人扎根科研和育人一线的每一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