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天宫空间站的“T字型”三舱核心结构已经集合完毕,天宫空间站建设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梦天实验舱作为天宫空间站三舱之一,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发射时随舱上行了9个实(试)验机柜。其中,有1个特别的机柜是航天技术试验领域航天基础试验机柜,“中国载人航天”官方平台对该机柜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报道。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祚万教授、徐晓玲副教授团队在“载人航天器舱内抗菌材料研制及应用”(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基础上,研发了该技术试验任务的消杀模块,为建立载人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测提供微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提供先进材料方面支撑。
梦天实验舱工作舱
航天基础试验机柜
在空间环境的密闭条件下,空间站中的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比地面明显,更容易“吃掉”航天器材料。如何对空间站的环境微生物进行控制,避免航天器材料被微生物“吃掉”,是亟需验证的关键技术问题。
微生物防控技术试验装置首批次试验中配置了检测模块、采样模块、消杀模块、菌斑清除模块。各模块经过研制团队的专项设计,突破了在轨表面微生物采样-检测一体化、自动化核酸扩增检测、接枝型长效安全抗菌等关键技术。试验成果将为空间站微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构建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撑。
微生物防控技术实验装置模块布局图
消杀模块
我院周祚万教授、徐晓玲副教授带领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单位深入合作,共同研发的系列抗菌材料已参与完成“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等空间站设计建造过程中的相关科学试验和技术攻关任务。学校研制的抗菌消毒产品,通过“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为“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提供了微生物控制的技术保障。
附相关教师简介:
周祚万,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前沿科学研究院院长。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四川省创新领军人才,获省部级人才称号两项。兼任四川省低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纳米技术协会理事长等10多个学术职务;担任Nanotechnology Reviews等多本SCI期刊及材料导报、微纳电子技术、航天器环境工程等学术刊物编委(材料导报编委会副主任);国家科技奖励和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技重大专项规划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和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5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30余次,主持或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或共同主席10余次,主办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6次;参编专著和教材章节6本;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授权40余项);主持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1)、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第1)。此外,还获得了桥口隆吉基金奖、詹天佑科技专项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等专项学术奖励10多项,并被评为四川省十大专利发明人。
周祚万教授指导研究生创造了多项校内第一,其中20多人次获得“竢实杨华”奖章(学校设立的个人最高荣誉)、国家奖学金和省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并实现我校首次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系列高水平科研论文,多位在读研究生参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学校争得荣誉;多位博士生毕业即被“985”高校引进为副教授或特聘副研究员。
徐晓玲,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美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抗菌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高分子复合材料、抗菌功能纳米材料和环境净化功能纳米材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纵横向项目十余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载人航天器舱内抗菌材料研制及推广应用”(本人排名第2)和“氧化锌晶须抗菌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本人排名第8)分别获得2019年和200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次承担载人航天领域预研基金、总装预研基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基金等载人航天和国防领域与抗菌材料研究和微生物防控相关的科研项目,研发相关抗菌产品已有两千余件送入我国天宫空间站进行使用,为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等乘组提供了有效的微生物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