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就像一块海绵”,王娟的美国导师的这句评价恰如其分地解读了她。王娟像海绵那般柔韧抗压,能很好的改变自我去适应新的环境;更像海绵一样不断的从外界汲取营养,对科研抱有一颗矢志不渝的赤子之心。
王娟从小就热爱思考、刨根问底让很多老师“不胜其烦”,但这正是从事科研工作必备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娟来到交大材料学院可谓是缘分使然。当时考研失利,面对困难她的第一反应是如何快速的应对、有效的解决问题,迅速的站起来。王娟当时只身来到成都,毛遂自荐,用自己本科积累了三年的科研经历说服了黄楠教授,也因此和交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更快适应新的科研方向和环境,王娟在开学前两个月就进入了实验室。初入交大,因为不熟悉新的科研方向,她坐了2个月的冷板凳。然而王娟不服输的韧性再一次被激起了,导师让她阅读文献的同时,她也不断地耐心观摩,再加上本科的科研基础,很快就在研究团队的同学们之间脱颖而出。
刚开始读博时,有一次经历让她非常难忘。她在一个国际学术议上,因为英语不够好,听不懂专家的提问。下台后她自己有个约定,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天自己也能侃侃而谈,把最好的科研果分享给大家。2012年,王娟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赴国际顶尖的研究机构—美国科学基金会革命性金属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进行联合培养。由于她在美国的突出表现,美方强烈邀请王娟以助理研究员身份延长在美的研究计划,特此研究中心为她设立了“国际青年学者(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 Award)”。在美国国家基金会对其研究中心项目审批时,她顶住百万美元项目获批与否的压力最后陈辞,语未落地台下掌声响起,一位美国工程院院士评审说“我很惊讶这么精彩的报告出自一个学生之口。”一年多的时间她就实现了和自己的约定。
谈及在美学习的日子,王娟老师笑谈那是一段偷来的时光。这段时光也让她受益匪浅。她的思维方式也因此改变,从理论的学习到不断的加深,从简单的应用到技术研究,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对她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王娟所在的团队研究的大方向是血管支架,早在2014年,在黄楠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就研发了一种表面涂有抗凝血抗增生涂层的新型支架,可阻止血液凝固在支架表面,这种材料还被收入了“中国学科发展蓝皮书”。如今更是研制出了可降解的血管支架,技术的先进性远超大多国内外其他研究团队。虽然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这不仅是国际国内生物材料应用的一个突破,更为血管支架手术带来了福音。因为经历过心血管手术的病人,之前的那种心血管有可能会导致晚期血栓。
对于科研上的成就,王娟老师谦虚的说,这既是自己探索未知的兴趣,又是一种攻克难题的国际责任。当前生物医用植入物器械正面临着有永久性植入材料到生物可吸收材料的重要转型。近十年来,镁及其合金作为最有希望的可吸收金属材料被广泛研究。但是原有的金属材料体外测试标准已经不适用于可吸收材料的评价,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实验材料与试验协会(FDA-ASTM)正在积极组织国际上可吸收金属材料领域内的专家撰写两项国际生物材料测试检测标准F04 Standardization Strategies on“Standard Guide to In Vitro Testing of Absorbable Metals”.她的研究工作聚焦于流体环境对镁基血管支架体外评价的方法学研究上,所发表的论文也受到FDA-ASTM关注,参与上述两项标准的撰写。其实,可吸收金属材料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发展近十年,我们国家的相关进展几乎与世界同步。在她看来,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利用国际资源,联合众力,去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才会有更大的贡献。王娟优秀的表现使其提前加入了多国联合国际可降解金属研究平台,她的科研走向了国际化,但此时她没有忘记出国的任务:尝试搭建交大和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通过王娟的努力,交大与美国,德国,韩国等多个知名研究团队专家建立了紧密实质的学术合作。
王娟老师科研的道路似乎顺风顺水,机遇不断,但是这更得益于个人强大的能力和如海绵一般的特质。机会只留给有能力的人,你决定自己未来的样子!如今王娟老师实现了儿时学医的梦想,已经在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深造,在临别之前的从采访中,她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不断的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既有完整的能力,更有完整的人格。”
相关链接:王娟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10.9-2015.6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2012.10-2014.10美国科学基金会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6.9-2010.6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物理学士学位。专注可降解金属血管支架研究近6年,发表高影响因子英文SCI论文18篇,授权中国专利3项,国际会议邀请及口头报告18次,其中多次获最佳口头报告奖和优秀论文奖。2016年获得世界生物材料协会颁发的新人奖,2015年获得中国生物材料协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2014年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工程研究中心青年学者奖学金,2012年获得中国国家公派研究生奖学金。其重要成果可降解金属的体外降解研究方法被写入国际材料测试新标准草案。
文字/刘明
材料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