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新闻

首页 >> 首页栏目-党建工作 >> 党建新闻 >> 正文

校企融合铸魂育人,抗战精神点亮科研征程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第七党支部赴佛山开展“党建+科研”主题实践

作者:邰浩云     审核:张宝开    日期:2025年11月20日 18:31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11月13日,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七党支部立足新时代使命与学科特色,以党建+科研”为主线,策划并组织了以“精神传承铸初心,科技赋能践实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支部书记邰浩云作为党员代表赴广东省佛山市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及深圳奇遇科技有限公司开展3D打印前沿技术实践,旨在引导党员在抗战精神感召下锤炼专业本领,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本次活动是支部探索精神引领实践、实践升华精神育人路径的关键一环。活动特别邀请学院党委委员李琦教授、深圳奇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及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科研中心负责人朱朋飞联合指导,为支部党员搭建起一个高水平的理论+实操实践平台。

实践纪实:从产业链前端感悟材料人的核心使命

本次活动首站为赴奇遇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培训与实地参观。在技术负责人带领下,支部成员依次走访企业3D打印成品展厅与智能化打印工艺产线,系统了解从研发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完整技术链条。在成品展厅,成员观摩了涵盖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工业及文化创意等领域的精密部件与创新产品。负责人结合实物,重点阐释了高性能新材料从分子设计、工艺调控到终端制造的全流程研发应用,生动诠释了材料作为工业骨骼在高端制造中的核心地位。

 

随后,支部成员进入打印工艺产线,实地考察直写成型DIW)、立体光固化(SLA)等主流成型技术的生产流程,并现场观摩陶瓷3D打印设备的运行过程。通过近距离观察激光逐层扫描与材料精确堆积的制造过程,对数字化制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邰浩云在参观后表示:从静态展品到动态产线,让我对3D打印技术形成了系统认知。亲眼见证书本知识转化为关乎国家重器的核心部件,使我深刻体会到卡脖子技术之关键,也更明晰了我们材料学子所肩负的科技报国使命。

精神铸魂:将抗战精神的韧劲融入科研全流程

为深化产学研融合、锚定实践目标,双方于研究院会议室召开实践筹备会议。本次会议特邀学院党委委员李琦教授与企业总经理朱朋飞博士(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共同指导。在筹备会上,邰浩云系统汇报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核心构想与合作展望。他创新性地提出将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深度融入科研创新全流程:以严谨求实的精神指导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科研路上的挫折与失败,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众志成城的信念凝聚跨学科团队合力。这一理念得到了与会成员的高度认可。

     

朱朋飞博士从产业发展角度对此深表赞同,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他强调,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双方应当建立常态化科研共建机制。我们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更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希望通过此次深度共建,能够搭建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通道,既为国家战略需求储备核心技术,又为产业发展培养兼具爱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筹备会明确了实践方向,细化了实施方案,为后续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成员纷纷表示,将把握这一宝贵机遇,在科研创新中践行抗战精神,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专家寄语:融合创新,培育时代所需拔尖人才

学院党委委员李琦教授在线上指导时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支部将党性锤炼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生动践行。

 

他鼓励支部成员:要将抗战精神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转化为攻克新材料领域娄山关’‘腊子口的锐气,努力成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企业方负责人也表示,此次与高校党支部的深度联动,是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期待未来能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人才共育、项目共研平台,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活动成效:实现党建+专业双融双促的闭环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生第七党支部成功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搬到了产业前沿,打通了精神铸魂—技术塑形—实践报国的完整闭环。支部成员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更在思想深处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极大地增强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大家一致表示,要将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科研学习的强大动力,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校企融合铸魂育人,抗战精神点亮科研征程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第七党支部赴佛山开展“党建+科研”主题实践

2025年11月20日 18:31 0次浏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11月13日,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七党支部立足新时代使命与学科特色,以党建+科研”为主线,策划并组织了以“精神传承铸初心,科技赋能践实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支部书记邰浩云作为党员代表赴广东省佛山市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及深圳奇遇科技有限公司开展3D打印前沿技术实践,旨在引导党员在抗战精神感召下锤炼专业本领,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本次活动是支部探索精神引领实践、实践升华精神育人路径的关键一环。活动特别邀请学院党委委员李琦教授、深圳奇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及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科研中心负责人朱朋飞联合指导,为支部党员搭建起一个高水平的理论+实操实践平台。

实践纪实:从产业链前端感悟材料人的核心使命

本次活动首站为赴奇遇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培训与实地参观。在技术负责人带领下,支部成员依次走访企业3D打印成品展厅与智能化打印工艺产线,系统了解从研发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完整技术链条。在成品展厅,成员观摩了涵盖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工业及文化创意等领域的精密部件与创新产品。负责人结合实物,重点阐释了高性能新材料从分子设计、工艺调控到终端制造的全流程研发应用,生动诠释了材料作为工业骨骼在高端制造中的核心地位。

 

随后,支部成员进入打印工艺产线,实地考察直写成型DIW)、立体光固化(SLA)等主流成型技术的生产流程,并现场观摩陶瓷3D打印设备的运行过程。通过近距离观察激光逐层扫描与材料精确堆积的制造过程,对数字化制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邰浩云在参观后表示:从静态展品到动态产线,让我对3D打印技术形成了系统认知。亲眼见证书本知识转化为关乎国家重器的核心部件,使我深刻体会到卡脖子技术之关键,也更明晰了我们材料学子所肩负的科技报国使命。

精神铸魂:将抗战精神的韧劲融入科研全流程

为深化产学研融合、锚定实践目标,双方于研究院会议室召开实践筹备会议。本次会议特邀学院党委委员李琦教授与企业总经理朱朋飞博士(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共同指导。在筹备会上,邰浩云系统汇报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核心构想与合作展望。他创新性地提出将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深度融入科研创新全流程:以严谨求实的精神指导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科研路上的挫折与失败,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众志成城的信念凝聚跨学科团队合力。这一理念得到了与会成员的高度认可。

     

朱朋飞博士从产业发展角度对此深表赞同,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他强调,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双方应当建立常态化科研共建机制。我们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更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希望通过此次深度共建,能够搭建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通道,既为国家战略需求储备核心技术,又为产业发展培养兼具爱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筹备会明确了实践方向,细化了实施方案,为后续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成员纷纷表示,将把握这一宝贵机遇,在科研创新中践行抗战精神,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专家寄语:融合创新,培育时代所需拔尖人才

学院党委委员李琦教授在线上指导时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支部将党性锤炼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生动践行。

 

他鼓励支部成员:要将抗战精神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转化为攻克新材料领域娄山关’‘腊子口的锐气,努力成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企业方负责人也表示,此次与高校党支部的深度联动,是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期待未来能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人才共育、项目共研平台,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活动成效:实现党建+专业双融双促的闭环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生第七党支部成功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搬到了产业前沿,打通了精神铸魂—技术塑形—实践报国的完整闭环。支部成员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更在思想深处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极大地增强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大家一致表示,要将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科研学习的强大动力,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